首页

国产在线播放原创精品

时间:2025-05-29 21:53:09 作者:上海专家团队探索用AI破解抗癌药物的心肌损伤等问题 浏览量:57032

  中新网银川3月17日电 题:宁夏“守”艺人指尖“塑”百态“寄”乡情

  中新网记者 于晶

  一块泥巴,通过揉、捏、搓、刮、刻就变成了村头聊天的妇女、炕头打牌的汉子、嬉戏玩耍的孩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级非遗项目泥塑传承人王永红的手中,这些泥人有了一张张生动的脸庞,或大笑、或低头思考,仿佛有了生命。17日,记者走进王永红的工作室,走进一个由泥土精心雕琢的世界。

王永红的泥塑作品。受访者供图

  “人物的头部塑造,就像做加减法一样,多一步少一步都会让形象发生变化。”与泥塑结缘已有30余年的王永红说道。造型生动的泥人作品铺陈在展架上,诉说着自己的故事,工作室内仿佛回响着泥人们的对话和欢歌笑语。

  作品《开脸》中,一位老妇人拿着丝线,给待嫁的姑娘开脸,老妇人看上去特别慎重,姑娘则一脸幸福;《庄户人》中,一众人坐在大树下、石碾子旁,有的端着碗,有的蜷着腿,有的捂着袖口……王永红说,这些题材,都是她记忆中的庄户人最为本真的样子。

  王永红的“泥塑”来自农村生活。作为黄河边长大的孩子,王永红的泥塑属于黄河泥塑。据了解,黄河泥塑的材料为黄河红胶泥,不加任何辅助原料,通过打碎、晾晒、过筛、泡制、摔打、揉捏等完成精细的炼泥过程,再制作成各种泥塑作品。

  “小时候,没啥玩具,那会儿,捏个泥人都能当个宝贝玩很久。”回忆起童年,今年56岁的王永红记忆犹新,乡下的一草一木,乡亲们淳朴的笑脸总是在她眼前浮现。

  王永红指着桌子上几个泥人小孩,他们或背或扛,或牵着骆驼驮着一捆捆甘草,嘻嘻笑笑的。“这就是我们小时候。”王永红说,以前勤工俭学,经常去山里采中药材,麻黄、甘草、苁蓉等。往昔的情景被王永红以泥塑的方式重现。

  出于对童年的美好回忆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2006年,王永红开始创作“一个村子的故事”系列作品,她以黄河岸边人物和历史记忆为主题,通过一系列场景式的泥塑作品,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居住在黄河岸边孩子们的生活场景、童趣游戏和街巷市井生活的每一个瞬间都一一呈现。

  《村长》《媒婆》《回娘家》《山里娃》《开脸》《庄户人》等一系列作品,具有浓郁宁夏乡土气息,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真实生活。未经染色打磨的红胶泥透着质朴的年代感,配上憨态可掬的人物表现的生活场景,瞬间将人们拉回到几十年前的生活情境。

  王永红的农村题材泥塑作品不仅在当地受到欢迎,还走出了国门,先后代表宁夏参加法国、葡萄牙、德国、比利时等一些国家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为传播和传承泥塑手艺,王永红还开设了泥塑课堂,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让孩子们接受到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我的梦想是用泥巴建一个老村子出来,以后所有老村子都消失的时候,人们还能通过我的作品,回忆起自己当初的生活,找到独有的那份乡愁。”目前已经做了近2000件作品的王永红说,她会一直做下去,村子的题材永无止境,村子的故事,讲不完。(完)

【编辑:刘湃】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3月4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完成17592万人次

“以前的工作体系中,单位和居民没有任何联结。现在居民们不仅能感受到社区的服务,同样也能感受到驻区单位为社区带来的变化。”潘瑞凤说。(完)(《中国新闻》报作者任德辉实习生高源璞报道)

河北安平“赏花经济”带动近千人就业

2022年,在吐鲁番巴达木东墓群中,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吐鲁番学研究院的考古人员发现了曾在唐代任北庭都护府副都护的程奂的墓。

壁纸电视、车载咖啡机……“老三样”和“新科技”在这里双向奔赴→

播种面积保持稳定,为夏粮增产夯实底盘。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司长王贵荣介绍,各地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加强耕地保护和用途管控,遏制“非农化”,防止“非粮化”,通过开发利用冬闲田、调整种植结构等方式,充分挖掘面积潜力。

4月人民币存款减少近4万亿元 钱到底去哪儿了?

河北雄安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中国雄安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吴波在致辞中表示,雄安新区已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阶段。在城市建设投融资方面,初步形成“政府统筹、市场运作、多元筹措”的长期稳定投融资机制,中国雄安集团有限公司始终保持AAA级信用评级,按照“投资、融资、开发、建设、经营”五位一体模式,正全力打造“新型城市运营服务商”。在产业发展方面,各类功能、项目、创新、人才等要素正不断聚集,雄安正在成为新时代的创新高地和创业热土。

资本市场助力科技自立自强

全国人大代表、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云冈石窟在1961年被评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云冈石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其地质情况非常复杂,有的里面还有软弱岩层,容易碰到风化、冻融、渗水等多种病害,当前,更加切身地感受到石窟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们在今后的保护工作当中会坚持两个结合,坚持保护第一、加大科技力度,在云冈石窟的保护、研究、展示和利用方面持续发力,做好文化遗产代际传承,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